《华夏时报》推动★■★◆◆◆“四全”媒体建设,原创新闻第一时间刊发在网站后,同步到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近20个新媒体终端★■★;主翼配合,推动采编平台融合发展。
宣传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华夏时报》2022年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对党的二十大召开■■、非凡十年、抗击疫情等重大事件进行了充分报道,陆续开设了“习经济思想”“二十大时光”◆★★“奋斗者正青春”等主题宣传专栏,在报纸■★◆■■◆、新媒体平台显著位置多维度展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华夏时报》在报道中正党风、淳民风、兴家风、树新风,加强典型事迹的宣传■◆★◆,如《赵卫宾:不曾见过太阳 却将自己活成一道光》《两次因伤致残,她用“微光◆◆★”照亮“微光■★■◆★”》《生意场外,遇见◆◆“6分”的毛大庆》等报道,对弘扬正气的人和事■◆、树立新风的企业家进行充分报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尊重原创保护版权,报社与中国财经版权联盟签署合作,专人对接原创新闻转载情况,从源头上杜绝侵权■★、洗稿现象■■◆◆★★。要求记者采访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设立新闻热线和投诉热线◆◆■★、投诉公开邮箱,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对于举报线索和现象,报社组织专人第一时间予以回应。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华夏时报》开设了文化生活副刊、艺术与收藏频道,在新闻报道中讲述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繁荣。如关注汉字书写的《3000年汉字如何标准化书写?华中师大发布最新课题成果》◆★■★,聚焦电影市场采写的《万里归途:一部让我们内心强烈感受到“强大”的感人影片》等。
、回应报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一年来,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方面未出现重大问题。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华夏时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度解读中央经济政策,做好舆论热点的引导,以正面报道为主★★,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做到了不缺位■★◆、不失语,积极深入采访,用原创新闻还原线年全国两会期间★◆,传言房地产税将扩大试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刊发了《财政部最新表态!今年房地产税不扩大试点,全面铺开仍无时间表》★◆★◆★■,以正视听;疫情期间,针对抢菜囤货谣言,记者及时采写了《又现★◆“囤菜”忙■★◆★◆★!北京辟谣■◆◆★:“封城、静默★■■■★”是谣言■★◆★★,物资供应充足,倡导居家三天》,引导公众正确认知■★。
(网站开设微光力量专栏,2022年4月11日◆◆◆、10月31日 《华夏时报》公益版刊发)
2023年,报社继续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中国残联党组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2022年4月25日 《华夏时报》封面,12月3日 华夏时报网、新媒体刊发)
抗疫关键时刻★■■■■■,以及年底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全媒体共刊发新闻稿件近200篇★★◆,包括疫情防治防控■◆★◆、疫苗研发等■★◆,如记者在抗疫一线采写的《上海重启经济马达■◆■◆★■: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多管齐下重振经济》《防疫“新十条◆◆”出台:告别落地检■★、除特殊场所外不查核酸◆★◆★,北京、上海紧急作调整》等报道,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短视频主要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微博◆■★、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发布,每条平均播放量超过10万次,全年发布短视频1010个◆■◆◆★,超过100万播放量的50余个★★,全平台总播放量超过2亿人次;其中,《河南省省长赴富士康,富士康回应726房间事件》播放量高达1600万★★■◆◆◆,抖音全年粉丝增长37倍◆◆◆★。
助力经济复苏,年中策划中国经济半年报特刊“万物复苏★◆◆★■”,年终策划了中国经济年报特刊“向上的力量”◆★■★◆;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封面报道了高层赴地方调研行动◆★;
《华夏时报》有效布局新媒体产品★★★■◆,依托融媒体优势,把快讯与深度调查相结合,最大频次地对热点新闻进行全角度呈现◆■,对读者关心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2022年,微博发布文章16530篇★■■■★、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4388篇总阅读量超过千万、今日头条发布文章8910篇并在16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总阅读量超过10亿人次■■◆;多篇新闻报道阅读量超过100万,如《斯里兰卡宣布破产!外汇掏空、民众逃亡,全国石油库存仅够用1天》阅读量201万、《重磅■■■!2■■■.5亿存款“不翼而飞”,银行“内鬼”转走钱储户追责难》阅读量110多万等。
报社坚决遵守法律和国家发布的有关法规政策,严格遵守新闻出版、网信办等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和文件。在此框架下,报社还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特征细化了各项制度并严令落实到位。
科技兴则国家强。《华夏时报》积极报道科技创新最新成就★■★★◆,并在文章中普及科学知识■★■◆★■,引导科学解读。2022年报道了60多篇关于科技创新的文章,其中对于北斗产业★■★■◆◆、人工智能、新冠疫苗研发等领域长期跟踪报道,对企业技术升级■◆■◆★★、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普及推广。北斗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国内科技创新典型案例,记者撰文《北斗产业2026年产值规模将增至6700亿元,国家发改委:北斗国际化是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解决◆◆★★“卡脖子”难题,十年来核心技术攻关成绩斐然★■★◆■◆,深度报道《十年,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面呈现这一成就■★★★◆■。
、不刊播违法违规广告《华夏时报》严格遵守广告法和相关经营类稿件宣传规范条例,对刊登广告由报社主要领导牵头组成审核小组★◆■■,文字广告坚持“三审三校”流程,对于含有违法违规的广告内容拒绝刊播。
(党委在河北南皮进行爱心捐赠,团委组织“华夏青年行·走进盲文图书馆”活动)
报社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用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坚持做到劳动合同内容规范◆■■、程序合法,足额缴纳“五险一金”★■,按时支付新闻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依法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为正当采访的记者提供声援和保护★◆◆。每年党委、工会向困难员工发放补助★■,保障“四期◆■★■◆”女员工的产假及津贴申领,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等,不断丰富员工各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党日活动,员工集体过生日等。
其中■★◆■,党的二十大前夕,以“非凡十年”为主题进行了大型策划报道,刊发原创稿件20余篇◆◆,集中展示了近十年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2年1月31日、2月14日、2月21日■★◆■◆、2月28日 《华夏时报》封面)
另外◆★★★,配合中国残联新促会还完成了云看青海、深圳、福建、重庆■★◆★■◆、广西等地的残疾人事业报道,侧重报道了各地残疾人抗疫以及复工复产情况。
《华夏时报》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央级综合性主流媒体,以人道慈善为办报主旨,以公益财经为鲜明特色◆■■★,关注时政民生■■■,关心财富趋势◆★,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聚焦残疾人事业发展,树立“人道 公益 民生■■★”办报理念;面向全国发行◆★■,每周一出版◆■■■★,常规对开16版大报◆■■■★★,是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主要新闻版面有公益财经、深度调查、宏观区域、资本投资、证券市场、产业新闻、房地产、汽车◆■、大健康■◆★■、文化生活等。
2022年北京举办冬残奥会,记者组成现场采访组,网站开设“追梦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专题,报纸连续四期开设特刊■★★◆,全面呈现冬残奥会上精彩瞬间和取得的成绩,视频+图文刊发500余篇■■◆◆■■,如《冬残奥首金运动员刘子旭★★◆★:在冰雪中奔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稿件获第16届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短视频《胖雪融“过”门》播放量达136万;
(2022年6月6日《华夏时报》封面◆★,1月17日、12月8日 华夏时报网、新媒体刊发)
《华夏时报》立足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老挝铁路开通一周年之际,稿件《中老铁路开通一周年◆★◆:通关时间缩至5小时内◆■★◆◆,单月货运量增长3.5倍》,讲述了中国故事■■★◆■◆;全球嘉宾云集博鳌,《重塑全球产业链!博鳌强音:◆★◆“合作才能共赢”》文章传出了中国声音■■。
《华夏时报》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
《华夏时报》注重在融媒体搭建民生公益服务平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专门开设了人道慈善■★■■、公益民生、微光力量等专栏,全年刊发公益报道上百篇,报纸近40个版面,重点报道如《汶川地震14年专访:他从地震中走来★■■◆◆◆,为民间救灾公益“撕开■◆”一道裂缝》《英雄不孤!公益助力滇陇两地脱贫攻坚奋斗者子女成长》等■◆■;组织社会力量为公益事业发声,举办了■■■★★“打造ESG中国范本■◆■◆■”为主题的2022华夏公益论坛◆■◆,发布了《华夏公益·上市公司公益慈善年度报告》;在报社对口帮扶地区河北省南皮县乡村建设中,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并策划了系列宣传报道;报社团委组织“华夏青年行·走进盲文图书馆★★◆■”公益活动★■。
2022年,《华夏时报》及官网开设多个专栏★■◆:“残疾人就业系列★■”“华夏公益会客厅”等;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后,分不同的角度对政策进行了解读,选取浙江、广西、甘肃等地一线采访■■★★■,将各地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及案例进行报道,系列报道字数共计5万余字■◆,报纸每期在头版刊发◆★,重点稿件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发布 三年新增100万残疾人就业》《深圳出台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 让更多残疾人顺利就业》等■■★■;
《华夏时报》严格执行安全刊播制度◆★★★■,在稿件刊发过程中,记者提交稿件◆◆、编辑进行修改并初审◆◆◆■、主任审稿通过◆★■★◆■、双编委值班签发■★◆◆,同时带班总编最终核定;按照交叉审稿、重要稿件报告等流程★■,编辑将稿件提交到发稿程序后■★■,每一篇稿件都“四审四校”,2022年未出现刊播重大失误★★◆。
《华夏时报》始终关注民生话题,组织报社精干采编力量及时反映的心声。报纸每期开设民生版,重点对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进行报道★★◆★◆◆,全年刊发民生新闻800余篇★★◆。如《你还能买到■★“一元菜★◆”吗?菜价大涨,多地出手保供稳价》关注百姓菜篮子,《大学生就业,社会组织如何发力?》关注大学生群体就业,《疫情之下■■◆◆★◆,“上海团长”的脆弱与韧性》聚焦百姓生活。
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宣传报道第一要务,贯穿新闻宣传全过程★◆◆◆◆,体现到新闻选题、采访◆◆◆★、编辑、刊播的各个环节。编委会每个工作日召开编前会,总编辑◆◆★、编委会成员■★◆★■■、编辑参加★★■,对每日选题导向进行把关,坚决低俗庸俗媚俗新闻观◆■★,传递正能量,维护社会公德,弘扬社会正气■★■◆★◆。
(2022年7月18日、8月22日、2023年1月2日 《华夏时报》封面)
报社不断完善安全刊播制度,遇到新情况及时进行专题研讨◆★;同时,在报社内部建立了安全责任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对采访、编辑、检校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及时进行修正和问责。
采编队伍主动转型成新媒体专业队伍★■,用新媒体思维系统学习,创新新媒体工作模式,培养新媒体运营技能,通过采访工具科技化、剪辑设备智能化、主流新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图文并茂及时报道新闻动态,全媒体运作、全终端覆盖。融媒体忠实读者群更是分布在各行各业,融合采编平台建设让读者更便捷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
(2022年3月14日 刊发于《华夏时报》专刊■◆■■,3月11日 中国记协简讯)
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依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22年■◆,报社采编系统每周固定学习时间,定期举办党员活动★★◆◆◆★,提高采编人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报社还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采编绩效考核办法》等规定,确保新闻真实性,杜绝有偿新闻■★★◆◆■、有偿不闻。
2022年◆◆,《华夏时报》★◆■★★★、各新媒体平台及报社记者获得了多项各级奖项和表彰◆◆,具体包括:两篇文章获得◆■★★◆“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两篇报道获■◆★★“第十六届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2022年冬残奥会分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奖,还获得“2022年今日头条商业财经年度深度合作媒体”★◆■★“2022年同花顺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新浪2022财经最具影响力媒体”等荣誉称号。
自2020年6月改版调网,尤其是2021—2022年深化改革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以来■■,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服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办报宗旨,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和公益事业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残联主管主办的媒体,全力打造残疾人事业宣传主阵地,同时办出有鲜明公益财经特色的融媒体矩阵,在报纸、网站■★◆、新媒体开设专版专栏,围绕全国助残日、残疾人就业等展开★■◆★,2022年刊发1100余篇关注残疾人事业的报道;其中报纸140余块版面刊发近200篇。为了扩大影响力,开设公众号★■■★★“华夏残疾人之声■■■◆”专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发声;
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证申领、发放、管理程序,及时组织记者证培训考试。2022年,报社继续完善规章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采访行为的规定(修订)》◆◆★,对新入职的采编人员及时进行新闻采编业务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领新闻记者证★■★◆★◆。对于离职★■、退休的采编人员及时收回新闻记者证。
2022年,报社在原有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关于严格华夏时报采编经营两分开的规定》,并在具体执行时进行了细化,杜绝记者参与经营活动、经营人员干涉采编内容,严格做到采编和经营人员两班人马、业务两条线■★◆,严格执行红线
《华夏时报》积极应对新环境、新变化◆◆◆,以报纸为依托◆★,转型成了“报+网+两微+新媒体平台+视频”的融媒体矩阵。2022年■■■★◆◆,重新组建新媒体团队,在各大视频号、新媒体平台号终端打造全媒体阵列★■◆■◆◆,所有报道同步一键分发;并与数十家媒体、企业进行版权合作◆★■,基本实现了全网全终端覆盖■◆■。
目前,《华夏时报》已形成以华夏时报网为轴心,以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为两翼■★,以今日头条号、人民号◆◆★■■◆、新华号、新浪看点、百度百家号、腾讯企鹅号、东方财富号、同顺号、抖音号、快手号、西瓜视频等近20个主流平台为辐射,以图文和视频多形式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其中★■■★,华夏时报网以报社专业的采编队伍为依托◆★■◆,以大数据、大智库优质资源为基础,以整合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各类深受客户认可的品牌活动为抓手◆★,现已成为专业的主流财经新闻网站,与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东方财富■■■◆★★、和讯等门户网站,以及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均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在新媒体专业垂直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凸显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2022年4月25日、8月26日 刊发于《华夏时报》公益版★■★◆、华夏时报网)
融媒体读者数量和质量也呈现双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底,官方微博粉丝超过429万、今日头条号粉丝86万■◆■、人民号粉丝超过30万、百度百家粉丝超过38万■◆★■,微信公众号粉丝数快速增长◆◆■★,一年增加5万多■◆★。各新媒体平台粉丝总数超过800万◆★■■■■,同时粉丝层次和分布均得到了提升和优化。
在■■■★■“追梦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专题”中★★◆◆,《冬残奥首金运动员刘子旭:在冰雪中奔跑,带着赤子的骄傲》一文还被收录进中国盲文出版社《盲人月刊》编辑部特别策划的《一起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专刊》★◆,专题报道更是获得中国记协好评★◆■。
、不足2022年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残疾人事业宣传方面,需要加强对新时代的残疾人事业了解和理解,更好地宣传好、服务好;在融媒体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在报社改革方面,要在稳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聚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力量上下功夫。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召开◆◆◆◆◆■,《华夏时报》集中力量策划了“二十大时光”专栏◆■,策划★◆■★“我们的新时代”“向未来”两个特刊,共20个版,刊发原创新闻稿件近40篇;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组织策划了“共富之策”等大型特刊,刊发80余篇热点稿件,第一时间传达出了正能量声音;
履行媒体社会责任◆■,重视舆论监督◆■,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良现象及时进行监督报道,为经济发展寻找健康可行的解决路径。记者注意到多家公司篡改碳排放报告,采写了《篡改检测报告、核查“走过场◆★”,生态环境部通报四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造假》进行舆论监督★★◆■;北京天堂超市酒吧未执行疫情防控措施致使疫情爆发式扩散,记者第一时间采写了《起底北京天堂超市酒吧》■★★。
报社每周一召开全体采编大会进行业务总结和培训★■■◆◆,每个工作日召开编前会,在对选题进行讨论的同时◆◆★★★★,对导向问题、业务问题及时总结归纳。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报社组织专题班学习研讨◆◆◆★;继续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开辟了《华夏时报》理论学习园地微信群等学习平台■◆◆◆,并利用支部工作APP、学习强国等平台强化对一线采编人员的政治培训;另外◆★◆,还邀请相关专家不定期对记者编辑集中培训★◆,多次举行新闻类财务年报解读等业务讲座◆★■★。
新闻报道始终以关爱生命为前提,《华夏时报》在地震、突发事件等灾难报道中充分体现救援力度◆■■★、人文关怀■■★,避免◆★“二次伤害”发生◆◆◆◆★■。如东航波音737客机在广西梧州藤县发生事故■◆,记者第一时间采写了《MU5735救援96小时》深度报道;天津北辰发生燃气爆炸★■■◆,记者赴现场采访★◆★★◆◆,刊发了《现场直击★★■◆★:天津北辰燃气爆炸搜救结束,近期附近曾发生燃气泄漏险情》;大秦铁路火车坠桥事故发生后■◆★★◆,记者及时采写了《“西煤东运”干线大秦铁路货车发生溜逸,11节车厢坠落桥下,对其他线路货运影响几何■★★★◆■?》■★◆。
《华夏时报》非常重视对部委信息★★★■■★、惠民政策的传播。在融媒体平台开设要闻、民生、宏观等专题频道,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和经济民生信息,并以财经视角深度解读政策对百姓◆★■★◆◆、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全年共发布信息服务文章600余篇,如针对人人关心的个人养老金情况,采写了《全国统筹1月开始实施,个人养老金将迎来大动作》,报道《2022年减税降费线万亿,多项政策延长执行》★■★★◆,及时传递了减税减费惠民信息■★★。
《华夏时报》秉持人文关怀,尊重隐私保护,让报道有故事、有生活■★、有温度、有态度,引导人们发现真善美◆◆★★■,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如《杨建军和他的海洋天堂:一个孤独症儿童的父亲为一群孩子带来体面》关注孤独症患者;《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率达25.2%,公益组织如何为童“心”绽放保驾护航★■■■?》聚焦抑郁症患者。
(2022年4月4日■◆、4月18日 刊发于《华夏时报》封面◆■■★,6月27日刊发于民生版)